2025-05-23
編者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4月30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產生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后,集團立即組織全員學習。為提升學習效果,深入貫徹法律精神,我們推出“七讀《民營經濟促進法》”系列文章,結合萬向實踐,解讀民營經濟與法制保障的深層關聯,為學習活動提供參考,同時傳遞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共識。
“私營控股企業法人占全國企業法人的85%以上,全部民營企業法人占全國的95%以上。
民營企業占城鎮就業存量的80%、增量的100%以上。
民間投資占全國投資的近60%。
民營企業占制造業投資的3/4、占工業營業收入的2/3。”
這一組數據,是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有力彰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當之無愧。萬向56年的發展,正是中國民營經濟從“草根萌芽”到“參天大樹”的縮影。
1969年,經過7年不屈不撓的創業探索,魯冠球創建了萬向集團的前身——寧圍人民公社農機修配廠。改革開放之前,萬向發揚“四千精神”,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拾遺補缺,站穩了腳跟;改革開放以后,勇做“弄潮兒”,率先實施承包經營,通過在質量、技術、用工、分配、股份制等方面大膽革新,并從田野走向世界,到八十年代末成為國內萬向節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業;進入九十年代,深化股份制改革,完成公司制改造,同時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斷拓展產業鏈,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龍頭企業;新世紀,抓住中國“入世”的機會,通過國際并購構建全球產業鏈,并開始布局清潔能源產業,成為享譽世界的跨國集團;近十年來,重點投入機械工業和清潔能源的動行智控領域,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科學建設萬向創新聚能城,打造全球制造領域科技、人才集聚地。
從4000元資金起步、84平方米的鐵匠鋪,到年營收近2000億元,擁有3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導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56%;從在夾縫中艱難求存,在改革中闖關破壁,到列入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連續23年穩居中國企業500強;從“奮斗十年添個零”,到“奮斗十年添座城”……萬向的發展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營經濟從萌芽到壯大的歷史進程,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力,更折射出制度保障對市場主體的決定性作用。
回顧萬向的發展,中國民營經濟從艱難起步到不斷壯大,離不開黨的關懷和厚愛、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引導。當然,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也經歷了諸如“國進民退”等不利于民營經濟的言論或環境,但是萬向始終心無旁騖、專注主業,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實現了自我突破與持續發展。而如今,《民營經濟促進法》以國家立法形式,明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為民營經濟正名定分,同時指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并且從市場準入、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權益保護等關鍵領域作出詳細規定,解決了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痛點、難點問題。這給廣大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讓“自己人”的底氣更充盈,信心更堅定,動力更強勁。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經濟治理從政策紅包到法制護航的歷史性跨越,它不僅為當下民營經濟“解困”,更著眼于未來建立“產權明晰、競爭公平、激勵有效、約束有力”的現代市場經濟制度——這將為中國經濟的長期韌性提供底層支撐。作為民營經濟的一份子,我們對未來滿心憧憬,新時代大顯身手正當其時!